SPICA Aria
  • About
  • Blogs
    • Reflections
    • Otaku
    • Worldline
  • Works
    • Writing
    • Artroom
  • Updates
    • Updates+
  • Linkage
    • Guestbook
    • Blogroll

时政·社会随笔与思考

8/27/2013

Comments

 
图片引自某个订阅的博客保存下来的照片,但是一时没有翻到原文
         首先,其实并不想谈论政治和时事,只想听听音乐看看书四处走走最好能去外星系开拓开拓,当然有个妹子陪我更好。
         但正如之前的文章引别人之言所说:如果我谈了,只是情非得已。

         只要你是一个“人”,总会有想发出自己本心的声音的时候,总会有想谈谈良心、公平和正义的这种冲动。哪怕只是一己之见。

         这在某部分人眼里或许是故作姿态和犯贱乃至作死,实际上不过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对美的需求,对自由表达的需求。而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环境里,长期带着自我审查意识生活(君不见,哪怕是建在国外、墙外的这个网站,也保留着最低程度的自我审查和委婉,果然根深蒂固),其实是会助长这种需求的。所以抑制不住,想谈谈最近对时政,社会和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念。虽然其实之前的文章也谈了,不过这里的直白程度可能会提高。

         如果你是个讨厌一切真实世界的芬芳与腐臭而不幸进入这里的读者。恭喜你,现在关闭页面一点也不晚。
         因为作者很愤怒(上图)所以很难口吐珍珠——好吧,其实也不怎么愤怒。



  •           说说审薄。我的观点很简单,冰山一角,以及一场各方底线范围内的公演而已。在被剥夺的正义的残余之中的形式正义,如果仅仅在这个框架内来看,那么,这出戏还不错。微博直播是很好,但是别忘了对少数说漏嘴的地方的审查和删节。结果可能无非就是在早已达成的底线妥协范围内的轻与重。☭内部的斗争和分裂已经非常明显,审判者并无道德自信和底气,而且受各方利益制衡。就像很少会有洁白的乌鸦一样。当所有人都觉得”天下乌鸦一般黑“时,很多东西就再也难以为继了。
             而有了习的“三个自信、七个不讲”,实际上就是对某些迫切的需求关上了大门。结合近期动向有评价说,习比薄更是毛的好学生,这也让初期很多对新政抱有希望的自由派人士冷却了下来。可连一直在某些方面被外界诟病的毛新宇尚且谈过,民主的关键是给人民更多的话语和监督权,而在薄案开审同一天抓捕呼吁高层带头财产公开的许志永,不免让人战栗。
             仅仅说说言论自由吧:事实不是如此的话让人说说能怎样?如果有底气的话,☭让民众说说又能怎样?真相刺痛的是虚弱者的心。君不见据传7月1日微博上居然屏蔽了“共··产··党”这个关键词,”根据法律法规,不予公开“,这简直是黑色幽默。匿名过生为哪般?可能因为觉得当天提及此三字的基本不会有什么好话,大抵攻击性的言论居多。而当代中国这样的黑色幽默还少吗。
             几乎没有一个普通民众希望局势动荡,食不果腹,流离失所。他们当然希望国家富强,自己生活幸福,人民安居乐业。可是,他们有这样的机会吗?他们的”中国梦“能实现吗?一位局中退隐老人这么说,可是似乎已经没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与之了。

  •          说说最近报道的中国人书写、语言能力下降。当你看到越来越多的“法制社会”的写法替代“法治社会"在各种各样的文字,乃至官方权威媒体上出现而且也很少得到纠正时,你就会切切实实地感觉到对语言能力的这种威胁了。这只是个小小的例子,真要举例的话,可能每个人思考一番就能举出很多类似的。
             当然,其实我个人也妥协了——其实我当年也是固执地要区分”的、地、得“的用法的(虽然这种还非原则性的错误),其实我自己也弄不大清楚到底是该用”据报道“还是”据报导“比较好了也某种程度上懒得分清了,语言捍卫者可能焦心,而大众则只追求能懂就行,而键盘输入深得大众之意,才不管语言捍卫者的想法。别跟我提标点,我基本都不知道怎么用,知道怎么用的平时也不会特意过分注意,虽然这某种程度上也是时代需求,不过语文白学了,中学的语文课代表也白当了。我果然好不无赖/我果然好无赖,意识到了却还助长此风(笑)。
    扩展阅读:《语言》、《汉字》(不知道原博是否被屏蔽)

  •          说说”滥俗“。中国似乎特别具备让一件事情变得”滥俗“的跟风土壤。原谅我用这个看上去贬义的词语,虽然我其实是想表达中性的意思。或许我应该说”泛滥“,但总觉得很抽象不直观。从民众热爱的歌曲,选秀节目,到网络段子,网络说法。从《最炫民族风》,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类,到宫斗剧谍战剧的跟风泛滥。也不要提谣言的扩散,抢盐之类的风潮,都可以看做是这种倾向的一种表现形式。当然,从众和跟风本来就是人的本性之一,不是说别的地方没有,而是在我国表现得尤为鲜明和明显。
             有人要说,君不见《江南style》也火了全球?可总体上,别人只是火一阵,马上会有新的东西填补,热点不断轮转;而我们呢,举个例子:广场舞上到处都是《最炫民族风》,经久不衰。(小圈子创造的一些词汇很快就成了年轻人公用的词汇”吐槽““小伙伴””卖萌“”地图炮“太多太多也是其中的一种表现)
             私以为中国一直以来的教育和思想宣传让人有了潜意识中的某种的易于被煽动,易于被人影响的,易于少经乃至不经个人观察和思考而盲从的倾向;有了这种倾向,逐利的商业模式就会最大限度的推动这种趋势扩散走向最大化。或许这么跟人说的话,别人会批我是上纲上线,但还请走自己的路,让我说去吧(笑)。不过其实这种现象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在社会进步和解放人的思想的层面上,有很多积极的东西也是靠这样传播直到深植入人的脑海的。

  •          不得不说,在自我审查的问题上(无论是政治还是道德上的自我审查和委婉),部分网民和群众的智慧其实深似海,各种双关隐喻让人叫绝,比如qnmlgb→去年买了个表,tmd→挺萌的,更敏感的就不提了,当然我不是鼓励粗俗。

  •          回想一下,会觉得自己的思想和三年前比,发生了不少变化。这可能也是与自己迈上了社会(虽然可能不是那么彻底),更多接触了底层的人与生活有关。但是如果客观审视的话,一直自诩中立的我,比起现在或许还是三年前的时候更加中立。
            曾经是个出入自如,或者说有几分超脱的中立主义者(在各个方面,这里不仅指时政,而是在各个方面的看法和价值取向上),正如我个人曾经最喜欢的意象——风——一样来去自如不受拘束。随后因为种种原因有虚无中立主义的倾向,价值上都虚无了,自然就中立了,因为一切都没有价值,价值取决于个人选择。到现在开始觉得虚无和荒谬主义思想过度介入个人生活会对入世生活造成种种损害和对未来潜在的不良影响,我开始回归入世的中立主义(至少我希望如此),但如果跳出自身来审视的话,自己确实在某些方面没有以前那么超脱了,变得更加搅合和激进,或者说更加入世。
             这或许也是因为,我像其他很多温和乃至本来超脱的人一样,对现状和未来产生了幻灭感,抛弃了温和的希望所致。这种想法大概源于“有些东西需要突变的外力来纠正,要等自然去进行修正平复,可能就会多等上很久很久。”
             但我还是希望人应——首先是自己——时时牢记,一旦人走向偏激,就容易被他人影响和蛊惑,就容易选择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某种程度上不管如何标榜自己中立,也不再是中立者,而成为了对自身信念的狂热者。当然一个绝对的中立者必须是绝对的和场内无关的旁观者,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局外人”(比加缪的《局外人》笔下甚至更彻底),然而,作为一介没有超自然的器量和能力的人类,此等事情几乎绝难做到。

写给自己:
先要活下去,才能活得精彩。
如若想改变,应先攒起力量。(连人家玩游戏都知道蓄大招呢)
未来的事情谁也无法预测,修炼内功才是正道。
如果努力过仍然无法改变,那么至少要有能力回避开,要能保护自己需要保护的东西。
没有努力过,就没有底气说放弃二字,没有努力就逃避的话只有逃开的一瞬间会觉得愉快,之后会承受加倍的痛苦。
若将其从意识形态宣传中剥离出来,保尔·柯察金关于临终回首人生的那段名言还是很有道理的。逃避后的碌碌无为的人生将会在最后被清算,成为你的痛苦。
每当我遇到自己不敢直面的困难时,我就会闭上双眼,想象自己已是一个80岁的老人,因为人生中曾放弃和逃避过的无数困难而懊悔不已。当我进入到那个老人的心态中之后,我会对自己说:“我现在最希望的,就是可以再年轻一次。”然后我睁开双眼...砰!我已再一次年轻了。
抛弃幻想,准备战斗;丢下迷惘,着手奋斗。
不为别人灌输的理想与正义,而为自己选择和相信的理想与正义。
感谢自始至终支持我也将会支持我的人。

——对了,别只是说说而已。

PS:

一辈子”中二“和一辈子”暮气沉沉的大叔心“你选哪一种?
我觉得还是中二更有意思。

不是尊贵的付费用户没法用密码,不然我真打算给这文设个密码,没错,因为种种原因其实类似的文章不想过多示于人前,不过其实更多地本来也只是写给自己看的。
Comments

笔记与杂谈

8/12/2013

Comments

 
  1. 关于真相与谎言,相信与怀疑
对于我这种过分中立的人来说,是抱着如下态度的:
人不应该只相信自己潜意识中愿意相信的东西。虽然这很难,克服自己固有的立场倾向从来就不容易。不盲信权威,保持怀疑;也不妄自菲薄,保持敬畏和谦卑。

不应用谎言去打击谎言,夸大事实。历史虽是由人书写,由人解读,但应最大程度尽可能只提供尽量真实的事实,不宜作过多固有的评价与评论。判断和评价,应交与有独立思考能力且明智的读者。

人有自己的双手、双目和双耳,有自己的大脑。应该尽力去自己发掘,自己看,自己听,自己思考。

于是发现个人的观点和罗素很相近,即:单单去审视,什么才是事实。
固引之:

即使真相并不令人愉快,也一定要做到诚实,因为掩盖真相往往要费更大力气。

不用盲目地崇拜任何权威,因为你总能找到相反的权威。

凡事不要抱绝对肯定的态度。

这个世界最大的麻烦,就在傻瓜与狂热分子对自我总是如此确定,而智者的内心却总充满疑惑。

不管你是在研究什么事物、还是在思考任何观点,只问自己,事实是什么,以及这些事实所证实的真理是什么。永远不要让自己被自己所更愿意相信的、或者认为人们相信了,会对社会更加有益的东西所影响。只是单单去审视,什么才是事实。

人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所听信的一切,是其愿望之反映,且常常是无意识的愿望。每当人看到一个不称心的事实,便会百般苛察,拒不接受,除非证据确凿无疑。反之,如果某种说法提供了一个理由,令其可为所欲为,人便会欣然接受,哪怕只是捕风捉影之词。这就是迷思的起源。
                                                            
                                                                                                  ----伯特兰·罗素,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


2.关于今日的社会之○○○○现状
以下内容并非只针对天朝,只不过在这个天朝这个游戏难度HARD甚至INSANE的地方,很多东西尖锐,明显得多,已经到了刻不容缓或者难以忍受的地步罢了。

我欣赏这个博客(国内被屏蔽)的Title Passage,写到:”不想谈政治,只想看电影,听音乐,看看书,抱抱老婆。如果我谈了,我是情非得已。“
我也只想在思想的星空中追逐繁星,在知识的海洋中顽童拾贝,在看似理所当然的日常中去捕捉美的瞬间。
我也只想读书千行,然后从书页中抬起头,看看动画,和朋友吐吐槽。待到看得头昏眼花,就到室外,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场地上去打打篮球,挥挥球棒,出得一身畅快淋漓的汗。之后炒两盘小菜权当玉盘珍馐和父母一同品尝,饭后陪他们在湖边走走,尽享天伦之乐。

我并不想谈政治,然而,正如该博客说的,如果我谈了,我是情非得已。
或许会被人反问:情非得已?你活不下去了吗?
其实这个问题说严重也严重,说轻松也轻松。有时甚至也谈不上多高尚,你只是觉得不说点什么,对不起自己的良知。这就叫情非得已。
我们不应支持偏激的仇恨以致被野心利用,可也应该明白,有的时候,我们必须站出来,说出我们应该说的。
而且也应该明白,有的时候,真的是“今天不站出来,明天就再也站不出来”。

天朝的今日,一派乱象。政治斗争愈发激烈和公开化,腐朽的树木似已积重难返,人们渐渐觉醒。
城堡中的某些人,可能曾经有过纯粹的梦想,也可能没有;但无论如何,时至今日这座大厦已经岌岌可危。它还有未来吗?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在历史的车轮下又将伴随它走向何方呢?然而,即使新的大厦建立起来了,那些在暗无天日,被蒙蔽双眼被捆绑双手的日子里曾经毁坏和失去的东西,那些无形的财富,就能回到我们的身边吗?如果我们空着手,又如何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就算我们找回了精神家园,污浊的空气和有毒的土壤还有可能再一次对我们展现本来的面貌吗?(这里是疑问而并非反问)
     
世界上有些地方的人们因为历史等等原因,有幸出生起就活在NORMAL模式乃至EASY模式里,来体验下天朝这种HARD或者INSANE模式或许就明白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可是,即使是EASY模式,这个世界也并不幸福。不公平,不宽容,无形的欺压和暴政时刻高悬在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中,一刻也不能安宁。

固然你我还不在社会底层,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个国度,这个地球,并不幸福。没有到坐下来享福的时刻,生活的面孔没有那么天真。或许也永远没有坐下来享福的时刻,我们的这一辈子不会有,我们的子子孙孙,也永远不会有。所以,我们必须勇于和不平等和不公平抗争,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在我们各种各样的生活中。哪怕这是一场可能永远没有终结的战争。
     
说回身边,我们当然应该做好自身的事情,但是仅仅这样是远远不够的,也应该胸怀天下,至少是胸怀我们身边的人和环境吧。至少应该睁开眼睛看看这满目疮痍的大地,把它的伤痛记在心中。
        
无论如何,我不关心谁高高在上,谁摔得粉身碎骨。我们希望的是没有人高高在上,大家都一样,至少请给我们公平的起跑线和坐标系,哪怕是相对的。
      
只希望无论是在之前,之中,之后;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无数次类似的故事里,都不会有无辜的人被不公正和不正义的手段压在身下,虽然这很难,可能因为太过理想主义,而从未发生也永远也不会发生。

”朱门酒肉臭,路有饿死殍“的故事就真真切切地在眼前发生着。

你不会希望看到更多这样的眼神,这样的场景(via:blogchina)。
图片
PS:
吃苦耐劳,个人奋斗,不埋怨环境固然是值得提倡的。但是,这必须在一条还算干净,让人能看到些许希望的河流中。如果这条河流臭气熏天,不管多么地洁身自好,最终只有两种结局,同流合污,或是在河中毒死淹死。

有些东西,一旦看见了,就没法再假装没看见。
所以,只有去改变他,或是被他改变。而如果不愿意接受后者,就只有在明白真相的前提下隐忍和积蓄力量,直到有能力改变他或者彻底不用看到他的那一天。

在那之前的隐忍和奋斗是无可奈何的选择,但怀揣真相的隐忍和欺骗自己没有看到真相,移开目光是不同的。

3.《美丽新世界》or《1984》?
对于今天的天朝,可能是两种的混合体吧。当然这并非是+1+(-1)=0的意思。
图片

4.最近一些比较值得做下笔记的东西
1.南周上的:黄永玉九十说生说死——“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

2.六·四有关的两首歌曲:侯德健的《美丽的中国人》,中岛美雪的《EAST ASIA》,两首歌真的是歌词和旋律都很棒。多听几遍,确实能感觉到所谓有灵魂的歌曲和另一些流水线纯商业品的区别。

3.凤凰卫视上最近看了几个不错的节目
前些阵子看了一个关于中日关系的辩论研讨会,具体节目名忘了但是觉得值得一看。现场参与辩论的人有传统中国体制内左派,也有开明派,包括旅日乃至所谓亲日的人士,也有旁观的观众,各种各样立场的人都有,我个人觉得这种让各方观点交锋的东西很好,而不是按照我们的喜好去预定一个立场然后去”演“一个节目。
另外8月11号下午还有一个回顾日中早期邦交,中日友好的而一个节目,感觉很好
另外,看了温铁军在凤凰卫视的关于中国经济的”中央风险与地方竞争“的一个讲座,且不论观点和立场,是每个天天把改革,宏观经济,政府债务的外行人都可以看看也能学到不少东西的一个节目。
且说题外话,有时我们需要像郎咸平和温铁军这种从各自某个独特的角度去看待剖析问题的一些人。人云亦云的念书谁都会,新颖而直接,化简为繁,梳理脉络的真话不是谁都有能力说的。
当然,听众也有自己的头脑,不是吗?
Comments
    图片
    Schrodinger's equation & his cat

    Author : Phaer.C

    总之人都是很难用几句话概括的吧?
    人如其字,人如其文。想了解一个人,看其笔下的文字就好。很高兴在这里遇到或者认识你w。

    存档

    July 2019
    November 2018
    December 2017
    October 2017
    November 2014
    August 2014
    May 2014
    April 2014
    October 2013
    September 2013
    August 2013
    May 2013
    March 2013
    February 2013
    January 2013
    December 2012
    November 2012
    March 2012
    February 2012
    December 2011
    September 2011
    August 2011
    April 2011
    January 2011
    October 2010
    September 2010
    August 2010
    June 2010
    April 2010
    March 2010
    February 2010
    January 2010
    December 2009
    November 2009
    October 2009
    September 2009
    August 2009
    July 2009
    June 2009
    May 2009
    April 2009
    March 2009
    January 2009
    December 2008
    October 2008
    September 2008
    August 2008
    July 2008
    June 2008
    March 2008
    January 2008
    December 2007
    August 2007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All contents in this pag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