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受ROYPAPA兄启发而想到的。作为题记:
There are no ends to us,to this world;
whereas there are 88 keys and 2 ends to a piano.
我们流浪在10平方米的房间里 ,我们被孤立隔绝在熙攘的人海中。
无论多少次摔在地上,无论膝盖上积累了多少伤痕,我想,直到双腿完全残废为止,我都会一次一次站起来。站在你面前的地板上。
我们索取,于是我们失去。
我们固执,我们习惯。可是我们仍然可以改变。
在论坛上看到的~觉得有点感触,转来了~
以下为受ROYPAPA兄启发而想到的。作为题记: There are no ends to us,to this world; whereas there are 88 keys and 2 ends to a piano. 我们流浪在10平方米的房间里 ,我们被孤立隔绝在熙攘的人海中。 无论多少次摔在地上,无论膝盖上积累了多少伤痕,我想,直到双腿完全残废为止,我都会一次一次站起来。站在你面前的地板上。 我们索取,于是我们失去。 我们固执,我们习惯。可是我们仍然可以改变。
Comments
首先,这是当年我选日本社会文化课的交给小森阳子老师的结课论文。一家之言而已。我的视角是片面的,任何人的都是,交流和听取可以稍作弥补。这篇论文得到的成绩评定是A,所以想必作为日本人的阳子老师(好吧其实礼貌点说应该是小森老师,只不过选了两个学期的她的课,对于她的印象始终是亲切二字)对于一些观点还是比较赞同。没有能得到A+,也是因为她提到有些地方需要“斟酌”,所以肯定不准确和个人观点的地方也是很多的。 转载请遵循CC协议。。至于抄论文用……请自便不过自己负责…… ---------------------------------------------------------------------------------------------------------- 一.引言 说到中国和日本,很多人都会无法避免地联想到战争,伤痛和纷争.不可否认,两个国家的部分人之间仍存在着误解与敌意.但是,应该看到的是,大部分中国人和日本人彼此是友好的,善意的.而且中日关系发展的趋势,一定的是趋向友好,理解,合作乃至亲近的,这是时代的潮流与趋势,也是中日两个有着深厚渊源的民族的必然选择。而造成这些误解与敌意的原因,很多也都是来自对彼此的不了解与误会.出于这个原因,我们有必要彼此了解彼此的文化和社会.. 我们都知道,日本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传统十分深厚,这种渊源反映在现在,我们就会发现,日本与中国的社会和文化,直到今天仍有太多太多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相似。而在这些相似之外,也有因为各自历史,自然,环境而孕育出的不同民族性格等种种因素造成的不同. 社会和文化是一个很大的体系,对于我这样的个人难说,是难于做出精辟而切中要害的分析的,即使那些伟大的社会学家也不敢说自己就能看透社会和文化这个体系.所以,在这里,我无意去对整个社会文化进行系统上的探讨,因为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这是仅凭我的力量很难做到的. 我仅对社会文化这个庞大体系中的一小部分,一小类现象作一些个人的分析,作一些个人的探讨. 我的切入点是家庭. 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方面呢?因为,在我看来,社会这个大生命体的细胞就是家庭,正是一个一个的,无数个的家庭堆砌成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所以家庭就是社会环境的一种缩影, 而家庭文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的文化. 而这个讨论中,又会或多或少的涉及到其他的社会文化现象.例如教育。 在我看来,家庭和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事实上,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而家庭教育,则是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始终贯穿影响熏陶我们一生的.而家庭环境很多程度上牵连着教育的情况。这些讨论里,主要以对日本的分析为主,辅佐以中国的情况进行参照。 二. 从哆啦A梦和大雄的家庭说起 小时候,经常看的一部动画片就是哆啦A梦了.当然,中国人还是更情愿叫它机器猫,小叮当之类的.直到现在,我的书架上仍然放着整整一套的多拉A梦超长篇的漫画. 最初得到有关日本人普通家庭的印象,大概是从那里面吧. 大雄的家庭可以说是某段时期(按所学课上所说,大概是昭和晚期)里比较典型的日本家庭了. 在一个不大不小的地方——用小镇形容太小、用城市形容又太大的地方——用日语里的町来形容再好不过的地方.每家都有一幢分离的日式2层楼小房子和一个院子.大雄有一个当サラリ―マン的爸爸.过着多少年如一日朝九晚五的办公室工作 。一个当专业主妇的妈妈,和很大一部分日本妇女一样。 唯一一点和现实有出入的大概就是,我根据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所作的小说《太阳以南,国境以西》中的内容推测得知,昭和年代似乎只有独生子的日本家庭是不多的。而漫画和动画里,他们4个孩子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家庭。——当然这是题外话。 这是战后日本很传统的家庭模式,也是被认为比较理想的家庭模式。 简单的说,也就是丈夫在外面工作赚钱,做个上班族SARARIIMAN;妻子把持家庭的经济,理财,操持家务,照顾幼儿,并接送稍大一点的孩子上幼儿园。也就是说,妻子是个专业主妇。妻子会每天洗好该洗的衣服,为丈夫和孩子准备晚饭,去超市购买各种食材和居家用品,接待因为各种原因来造访的工作人员(比如水电工,推销员),打扫卫生等等。在她们闲下来的时候,会看看电视,或者在门口和邻居聊天。 如果有兴趣的主妇,大概也会给报社的一些栏目写写稿子,或者给杂志投稿。陶冶自己性情的同时,还可以为家庭获得额外的收入。 平常和孩子接触的,主要是母亲。小时候,孩子由母亲在规定的时间送到幼儿园,稍微大一点,就送到附近的车站,让他们自己等校车;再大一点,就可以完全放心的让他们自己上学了。其实这点之所以得以实现,有一点是依赖于,日本的孩子上幼儿园小学,中学都是就近入学的,这是一种默认的规矩,极少出现跨区跨市的上学现象。所以基本上,学校离家里都不会太远。 当然,除了这种典型的2代同堂模式以外,还有孩子的祖父祖母也在同一个家里居住的三代同堂的模式。这种情况下,爷爷或者奶奶会或多或少的为孩子的母亲——家庭主妇——分担一些家务事,但家庭的经济状况,理财事务基本上还是交给主妇把持。 现在日本家庭状况有了改变,有些年轻夫妇选择了不要孩子,还有些女性对工作怀有热情,于是夫妇双方都出去工作。而还有很多人,则终身独身生活,但是,以家庭主妇+上班族丈夫+孩子组成的家庭还是主要的成分之一。 而在中国的家庭模式里,基本上不上班把持家务的家庭主妇是极少极少的。普遍情况是,夫妻双方都去工作。两方共同的分担家务劳动,家庭琐事,家庭的收支理财状况,由夫妻二人共同协调打理。平常和孩子进行情感沟通和交流也是2个人都很平均(大数量地总体上看),当然出于孩子心理的原因,再考虑到母亲的母性温柔的因素,或许孩子稍微愿意和母亲亲近一些。 这里,有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老师在课上提到的孩子上学时的接送情况。因为中国教育体系里,很多家长为了追求更好的教学质量和升学率,往往会采取各种方法把孩子送到较远或者很远的学校去。而且中国的学校也没有日本那么健全的校车接送制度。于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诞生了。很多中国学校上学放学时,校门口会出现很多白头发的老年人的身影。那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们。因为孩子的父母忙于工作,于是很多赋闲在家的老年人便担当起了接送孩子平安上学放学的任务。 当然这种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和中国与日本对待孩子的态度有关。过去的日本,一直在努力从小培养塑造孩子坚强独立的意识与意志。我以前就有看过资料,北海道有的学校每年固定有一天,要求小学的孩子在大雪天赤裸着上身,只穿一条夏天穿的短裤,在雪里坚持一个上午,培养他们不怕艰苦环境的坚强意志。我不知道现在的日本是否还有这样的教育方式,但中国的孩子很多情况下在,不管过去还是现在都在一直受着溺爱。 把一张纸折成飞机,摊平,又沿着原来的痕迹折好,再摊平.
把一本书翻开,合上,再翻开,瞟上两眼,再合上. 写下一行字,在某个时候狠狠地划去,连纸都被笔尖挑破,却又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写上.同样的字,在新的一张纸上. 很多人是否都是这样. 至少我认为我就是这样. 审视自身,不禁自嘲自己仿佛一个在莫比乌斯环上爬动的二维世界里的蚂蚁,无法越线,只能选择前进,没有终点,只是在原地绕圈而已,却可以爬遍人生的黑白两面.爬过闪耀光芒的翅膀,和它投下的班驳阴影.(我终于进入二次元了吗,呵呵 ) 怀疑后又重新相信的话语.碎裂后又重新复原的偏执.枯萎后又重新发芽的梦想.否定后又重新骄傲的自己. 否定.重建.再否定.再重建. 在否定和肯定的循环里, 彷徨.迷失.而失去了方向. 在雪原里行走的人容易迷路.因为他们失去了参照物.会在原地按附近按一定半径的圆圈行走. 每天每天,都只是重复,周期性的重复. 把别人相信的东西当作自己所相信的. 追寻"大家"所追寻的.围观大家所围观的.嘲笑大家所嘲笑的. 随波逐流,趋之若骛,指鹿为马,万马齐喑,人云亦云. 这5个词,如同冰冷的铁栅栏.定格成大多数人一生的牢笼. 人或许只是需要一个信仰而已,即使没有任何人握有绝对的真理,没有任何人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那么就相信自己所相信的是正确的吧.如果懦弱到无法相信自己,那么就随便选择一个别人所相信的吧-------人最怕的是没有方向.即使相信的是错误的,也姑且算是提供了方向. 悲しいね、したい事も知らずに、死んでしまうなんで~。 有人活了一辈子.有人则是活了两辈子.(什么?) 不好意思,我手滑了,我的意思其实是----有人活了一辈子.有人则是活了一天,重复了一辈子.你想当哪一种>? 我不想当前一种.真的. 昨天和颜华去打篮球.最近两天有点感冒,所以不大能跳的感觉.不过昨天用脚踢进了2球,用头顶进了1球.感觉还真不赖啊~.毕竟用脚和头投篮还是有点难度的.~投篮仍在继续.不过战果就不想在写在这了,都只是一个人的战斗而已。 すべて変わっていく、変わらなきゃいけないんだ。変わってみせる、勝ってみせる もう一度!信仰重筑. 再一次,明天,依然需要迈出脚步.即使有一天仍要回到这里。 意义, 梦想,心愿.一切仍在永恒的探讨中.这探讨,或许贯穿人生. |
Author : Phaer.C总之人都是很难用几句话概括的吧? 存档
July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