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笔记时稍微重温了一下。
作者伊藤高见的笔触非常的细腻,带着日本文学和艺术作品一贯的暧昧和感性气息。总觉得看完时心情有点堵,很多地方触动了我,但是那些细微的感觉又无法清楚地描绘出来。
这本书包含两个小故事《扔在八月的路上》和《海螺中的风景》,两个故事都在细腻的情节和心理描写中,描绘了生活中的平庸而弱势的“小人物”们,在生活中被无处不在的点点滴滴的无奈感、孤独感和无助感渐渐编织起来的茧所包围的图景。两个故事处处透露出无奈,迷茫,无助,对于逝去的残片的心疼与释然,对还未到来的天明的茫然与麻木等等。
—————--
《扔在八月的路上》的行文结构是记述敦与水城在八月末的一天,干着给四处的自动贩售机补货的工作。
这一天是水城调去别处工作的前一天,也是敦和他的妻子知惠子递交正式离婚申请的前一天。
其中穿插着大量敦对与知惠子共同生活的回忆,还有敦与水城的沟通及一起共事的记忆。
残留在那里的东西,正如文中所说的那样:
”这种感觉与出于爱恋的思念不同,但又不是与日俱增的恨,其中既有爱的片段也有恨的残片”
敦和知惠子都曾经有梦想,想当电影剧作家的敦与想当杂志编辑知惠子在大学时期相遇并恋爱,然而生活和现实的茧却慢慢将他们包裹窒息。
一些比较细腻的地方:
已经迫于现实几乎放弃了杂志编辑的梦想的知惠子,在考虑结婚时那句
“都这个岁数了还没有一丁点儿继续的也就小敦这种人了吧。不过没关系,钱我会挣的,小敦就放心地追求小敦的梦想吧,这样不是很好吗?”
两人的嫌隙在这时就已经存在了。不知在何处讨厌对方,想要伤害对方,然而却无比依赖对方,对方不在的话自己又会觉得痛苦。
仿佛将棋中的湮灭战术一样的人生,已经过了喜欢的阶段,却也并非仇恨,只是希望和对方融在一起,然后消失掉的心情。多多少少可以理解。分居前的最后一天敦和知惠子两人的约会,两人之间的气氛倒还不错,仿佛暂时脱离了日常生活的重茧,变得轻松起来,回到了最初恋爱的时候一般,可是毕竟也只是回光返照而已。
在那一天送货的路上,敦仿佛将这些东西一点一点回忆出来,然后一片一片都丢弃在了八月的路上的。虽然敦在工作中对水城产生了某种莫名的心里依赖感,然而水城也将在明天起调离这里,去千叶工作。
最后下班后和水城分手再见后,遇到那对年轻的学生情侣,那种惊慌失措仿佛没有自己容身之地的感觉。还有突然想踢石子儿,而偏执地挖起土来挖石子的样子,一切的一切都让敦显得是那么的茫然而无助。
最后的敦,仿佛就是一具无助的,被剥离了一切生机的,其中空空如也的空壳。
—————————————————--
《海螺中的风景》
那个偏执着不断在超市的留言簿上要求超市出售都不知道是否存在的,名为“风太郎小点”的小吃,为此甚至不惜投诉的中年妇女。
在一起脑补中年妇女人生的淳一和鲇子,像小虾一样寄居在日常的无聊生活里。
淳一和父亲明明有更重要的事情没有传达,每次电话时却纠结在传真机的使用方式这种无足轻重的琐碎细节里不欢而散。
其实用那句引子中的话已经可以很好地概括了:
“仿佛自己突然变成了一只寄居在海螺中的小生物。由生到死,都只能看着眼前的风景,渺小而无知。”
看完这本书,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
名为生存的茧,名为生活的枷锁,那些柴米油盐酱醋茶之间的种种艰辛、无奈与孤独,
闪耀的梦想和卑微渺小,只能为生活而无力挣扎的自己之间的巨大落差,
是一种会慢慢地把人们的激情和梦想牢牢包裹,使其窒息而死的牢笼。
这种牢笼几乎无所不在。
在这样的生活面前,孤独,无助,茫然,甚至是荒谬感时时包围着人们。一不小心可能就会让人情绪失控变得歇斯底里。
人们仿佛变为生活中的异乡人,一只只等待屠宰的羔羊,一只只软弱的寄居蟹,一只只渺小的蜉蝣,带着一羽早已碎裂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