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CA Aria
  • About
  • Blogs
    • Reflections
    • Otaku
    • Worldline
  • Works
    • Writing
    • Artroom
  • Updates
    • Updates+
  • Linkage
    • Guestbook
    • Blogroll

人之幻,蝶之梦。——「PSYCHE」读后的一点解读和感想

10/16/2011

Comments

 
       最近翻出了那本2010年2月的重小说(已extinct)上,濑户口廉也或者说唐辺葉介的「PSYCHE」重新回顾。于是终于压抑不住还是想记录下什么。对于没读过本作的人来说,下面的内容可以说除了斑斑点点的剧透没有任何作用;而对于读过的人来说,它可能让人更好理解本作,也可能让人更加云里雾里捉摸不透。它可能被点头称是也可能嗤之以鼻。不算是解析,只是从自己的视角去解读。那句滥俗的话叫做: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标题psyche,在古希腊语中是象征人类灵魂的蝴蝶的意思,后来引申为灵魂,心智等等意思。在很多很多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蝴蝶(尤其是蓝色的)作为人类灵魂或心智的象征的意象反复引用(甚至包括THproject中的幽幽子的设定)。

        在希腊神话(以及后来的罗马神话)中,Psyche(赛姬)是与爱神厄洛斯爱情故事的女主角,这个故事在后半部分直之与骏哥的一次谈话中也曾被提到。其实这个故事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本作主人公直之的心路历程的高度变形的象征。这个随后再来说。

      

        单纯从讲故事的角度来看,这或许不是一个好故事;可是其魅力或许不在具体的情节或是故事的发展,而在于对气氛的塑造和对于存在与认知等隽永主题的表现和拓展探讨。从思想上来说,这可以说只是勉强披着轻小说外衣的文学作品。“重”的,哲学的内容很多,以至于简单将其归于“轻小说”这个抽屉中看起来是如此不妥。

        全文的在一句“很不可思议的,我有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后戛然而止。对于这个结局的理解方式,可是说决定了怎么去解读这部作品。

       先来讨论下对结局的一种比较容易的理解:即从“固守现实”的视角来看,最后虚幻和现实的交融可以说是有了个交代和收束。这种理解最后还是划开了虚幻与现实的分野——即所有的一切不过是直之濒死前的漫长梦境,正如最后一章中的蓝子所说的:“你在那里做了一个梦,是死前的一个不可思议的梦。”

      划开了虚幻与现实的分野指的是: 这种理解在漫长的虚幻现实融合的狂乱时空的最后,归还给了我们一个坚实的现实坐标参照系,一个真实存在的真相的基石:失事的飞机,夹在黑暗的机舱残骸中血流不止的直之,濒死之际漫长而不可思议的层层梦境。

       即使这么理解,全作通过诡秘气氛的营造和哲学思想的表达,仍然能带来很大震撼。 

       但是在我看来,这个结局应该是更加开放式和深层次的。而我倾向于的理解是一种结局并没有将现实和虚幻划开界限的理解。现实和虚幻融合在一起,从另一个角度说,因为虚幻和现实已经交融如一,我们无法再分辨哪种才是真正的真相;而且这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因为正是如此,作品的关于存在和认知的那层思想才得以表达,才更让人回味无穷。在这种虚实如一的理解下,直之的姐姐在倒数第二章的最后的那层梦境一段话就显得格外关键:“这个世界其实全部都是蝴蝶的梦。”“什么都不要说,最好安静一些,千万不要把蝴蝶吵醒了。”

       再来看看结尾,使全文戛然而止的这句话:“很不可思议的,我有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如果这并不是在说夹在失事飞机残骸中血流不止的濒死直之快要从梦中醒过来并面对死亡呢?如果这是一只在黑暗的茧中,刚刚梦到了整个不可思议的世界,将要破茧而出的蝴蝶快要醒来的信号呢?而我们知道,蝴蝶的意象就是人的灵魂。

       再来看看倒数第二章最后姐姐说的一段话:“……只不过这种蝴蝶才是真正美丽的蝴蝶。他停在叶子上睡觉,所做的梦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人说的。”

       你一定想到了,这就是中国有名的庄周梦蝶的故事。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周梦蝶,蝶梦庄周,到底哪个才是梦境哪个才是真实的?庄周梦中的蝴蝶所梦到的庄周是庄周本人吗?这里有很多东西可以细细解读:《梦的启悟?谈庄周梦蝶的神话/心理「变形」意涵》,此处就不一一赘述了。

        这里取其意识推移变形最浅显的一层。这牵涉到如何分辨虚幻和现实的问题(你可以联想到缸中的大脑、虚拟体验的思想实验,可以联想到盗梦空间,联想到黑客帝国)。这是一个至今无人能解答的古老哲学问题。可以认为,存在无法证明自身存在。不可分辨意味着具有同一性。

        如果真实和虚幻是不可分辨的,同一的,PSYCHE后半“真实”和“虚幻”的逐步融合统一也正是在呼应这一点。

        我想初读此书时,一定会对后半部分反复多次出现的“这时我醒了过来”的章节印象深刻,读者仿佛跟着小直一起体会着从一层一层的“噩梦中”醒来,却永远浮升不到水面压抑和狂乱气息。一层一层的梦境,不知不觉间模糊了小直现实与虚幻的境界线,以至于到了最后他分辨不清到底哪里才是梦境。如果进一步设想,梦境彼此间是成环形嵌套的结构,那么就如上面所说的,真实和虚幻已经失去了可分辨性,他们都是真实,或者都是虚幻,或者都是某一种东西。

         而此时,究竟一切都是小直所经历的现实,还是他所作的漫长的梦,或是蝴蝶破茧前所做的梦,亦或是其他人所做的梦,这一切都被埋藏在了真实与虚幻交融的混沌状态中,事实上是无法分辨的。这样一来,PSYCHE的结局就具有了无限的可能性和哲学思辨性。死与生,梦或幻,一切都难以分辨。 

        然后回到第一种解读的基础上(即存在一个真实的坐标的收束)来说说一些意象和细节。原因是,如果不回到第一种解读的层面上出发,关于直之的幻觉或是虚幻的自我世界这样的概念将变得很难定义或是失去意义。(下面的很多内容是借鉴一篇很出色的评论的,原文豆瓣链接《How wonderful is Death, / Death, and his brother Sleep!——关于《PSYCHE》的解析》)

        首先,蓝色的大闪蝶。这是关键的意象之一。大闪蝶的颜色蓝色并非原来真实的颜色,而是所谓的构造色,即通过结构的排列导致的光的反射折射等原理造成的,只有在特定角度和条件下才能看到的颜色。

        摘录第一章一段原文:

       “仰望着天空,我突然想到,虽然天空的蔚蓝色让我感到一种直达肺腑的清冽,但对他人而言是否也是同样呢。映入我心里的这份感觉,与别人眼中的是否一致呢。会不会他们所感到的其实是别种色彩呢。常常听说,对事物的感受是人人不同的。同一种食物,有人觉得美味,也有人觉得难以入口。爱好的音乐、乐于谈论的话题,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如果色彩也是如此,那么从他人的视点观赏景色,大概会是件很有趣的事情。说不定,就像有的小孩用绿色蜡笔给天空上色,世间的一切都会变得如那幅蜡笔画一般迥异。” 

       结合这里,蓝色暗喻着是直眼中的颜色,或者说直眼中才能看到颜色的意思。蝴蝶,带着人类灵魂和心智寓意的蝴蝶,也是直之虚幻的自我心灵世界的一个象征。

        而蓝子这个人物,在某层“梦境”直之同骏哥的一段对话中,点明了是蓝子是直之心中自我世界中的人物,蓝这个字也和蓝色对应。这与只有直才能看到的那个百叶窗漏出一丝光线的游戏,让蓝子去看的剧情也是遥相呼应的。

        文中末尾气氛越来越荒诞压抑,吞吃蝴蝶翅膀,乃是吞噬自己的自我世界,用内心地自我世界来供养自己。当蝴蝶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多到几乎要占据直之的整个世界,实际上就是象征着直之的内心虚幻与现实边界逐渐模糊和统一。

        这里就要提到之前说到的希腊神话中psyche的故事了。希腊神话中赛姬和厄洛斯的爱情历练的过程,在这里可以看做直之"内心虚幻与现实逐渐模糊最后统一的过程。"      

         而此时再让我们转向到第二种解读的意象,终于让内心自我世界与现实达成统一的直之,何尝不像一只在黑暗的茧中羽化,终于要破茧而出的蝶呢?直之就是那只蝴蝶,一切不过是破茧前的蝴蝶漫长的梦。于是,清醒过来的蝴蝶,有了喘不气来的感觉,将要破茧而出了。这种意象的结局,便多出了一份韵味。

         然后还要提的就是作品中,可以说现实世界的‘正常’人物:美术老师,大岛同学,小直的舅舅舅母,包括那个门前躺了一条死狗的大婶;他们的行为举止都是非常正常和符合各自身份的。可是在濑户口廉也的笔触下,在这样的作品氛围下,他们的'正常'却仿佛与这个世界,尤其是直之,有着格格不入的荒谬气息。这也是作品中时刻流露出的存在主义思想的体现。文中出现了加缪的《局外人》,文中主角被蓝子说和直之很像。而对于'局外人outsider'来说,他人即荒谬,他人即地狱,一切都是无意义的疯狂。这样的话,直之提到的完全看不懂莫泊桑的作品也不难理解了。批判现实主义,纵使所诉说的世间百态多么炎凉,多么光辉又黑暗,对于一个除了自我、除了自我世界以外皆荒谬的直之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文中关于尼采的花瓶和《吾辈乃猫也》的提及,也是为了佐证存在主义的吧。《猫》极尽嘲讽世间之能事,尼采则是将女性视作淫乐和生育的工具,大概可以视作都蕴含一种视非己为荒谬的思想。

        关于存在主义和文中太阳与死亡的联系的一些探讨,可以参看之前的豆瓣文连接。这里就不细说了。

         于是一个废话般的结论:PSYCHE是一部值得细细玩味,反复品味的好作品。
     
        闲话一句:

        其实直之画画时常常流露出的”虽然很努力在画了,无论怎么画那些线条和颜色都仿佛象征着内心的绝望一样"的这种心情,真是很切中我这样图力为⑨的人的心啊。

        哦,对了,还有冬目景老湿的画风,和这部作品实在是相衬得太赞了。还有一个要提及的地方是小说中每一章的插画。从一开始的空白开始,蝴蝶从少变多,背景逐渐变暗;直到最后蝴蝶越来越多与黑暗的背景融为一体——这表现的也是主人公内心自我世界与现实逐渐融合为一的过程。

参考资料和扩展阅读:

《PSYCHE》全文(贴吧)
《How wonderful is Death, / Death, and his brother Sleep!——关于《PSYCHE》的解析》

Comments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RSS Feed

    Author : Phaer.C

    总之人都是很难用几句话概括的吧?
    人如其字,人如其文。想了解一个人,看其笔下的文字就好。很高兴在这里遇到或者认识你w。

    Phaya 的个人主页

    Special Link:
    「ありがとう、シャナ」

    文章存档

    May 2017
    September 2014
    August 2014
    July 2014
    May 2014
    April 2014
    March 2014
    February 2014
    January 2014
    December 2013
    November 2013
    October 2013
    September 2013
    August 2013
    July 2013
    June 2013
    May 2013
    April 2013
    March 2013
    February 2013
    January 2013
    December 2012
    November 2012
    April 2012
    February 2012
    January 2012
    November 2011
    October 2011
    April 2011
    January 2011
    December 2010
    October 2010
    August 2010
    July 2010
    June 2010
    May 2010
    April 2010
    March 2010
    February 2010
    January 2010
    November 2009
    October 2009
    August 2009
    July 2009
    May 2009
    April 2009
    March 2009
    February 2009
    January 2009
    December 2008
    November 2008
    October 2008
    September 2008
    August 2008
    June 2008
    January 2008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All contents in this pag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