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CA Aria
  • About
  • Blogs
    • Reflections
    • Otaku
    • Worldline
  • Works
    • Writing
    • Artroom
  • Updates
    • Updates+
  • Linkage
    • Guestbook
    • Blogroll

振翅宇宙的人类的梦想—《星之梦》

5/6/2013

Comments

 
 “   ——欢迎来到星象馆,这里有着永不消失的,美丽的无穷光辉。满天的星星在等待着大家的到来。”
Part A. 
         从前,在一颗蓝色的星球上,有一个小小的物种。         
         他们的祖先一开始只是以采摘果实为生。四处躲避着凶猛野兽的捕杀,带着饥肠辘辘的肚子四处迁徙寻找食物。         
         数十万年过去了,他们慢慢开始利用石头制作粗糙的工具,在冰天雪地的世界里和有着长长獠牙的猛兽搏斗,从森林大火里学会了火的使用方式,甚至学会了钻木取火,在漫长的夜里围拢在篝火周围取暖。
         他们学会了制作骨头项链,学会了在自己居住的洞穴中作画。学会了在篝火周围歌唱和舞蹈。
         他们茹毛饮血,打造石器,发明轮子,产生语言,书写文字,提炼青铜,冶炼铁器,创作雕塑,建造教堂和庙宇。
         他们写下歌颂爱情、勇气和忠贞的诗句。他们在史书中记载一个个帝国的兴起与衰亡。
         他们烧死宣称这颗星球不是宇宙中心的人。然后宽恕他,甚至歌颂他。
         他们研究行星的运行,物质的构成,宇宙的尽头。用自己的智慧让拳头大小的物质产生足够几百万人使用的能量。他们在改造这颗抚育他们成长的星球,改造着这个舒适的摇篮。
         终于,他们把自己的足迹留在了这颗星球之外的地方。

         然而,这样一个物种终于还是濒临灭亡了。他们用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互相毁灭,他们毁灭于自己的傲慢,自私与疯狂。他们甚至弄坏了自己的摇篮。永远阴云密布的天空中到处都下着永不停止的死亡之雨。
         这个物种名叫人类。

         他们终究还是没能爬出这个摇篮,在这个崩坏的世界之中苟延残喘。

         在这样废墟般的世界里,一名废墟猎人与一名承载上一个时代的人们最美好的憧憬和梦想的机器人——星野梦美——相遇了。
         梦美自从战争爆发的30年来,一直孤独地在不会再有人光顾的星象馆中,等待着不会再光临的顾客,与不会再回来的馆内工作人员和馆长。
        艰难的星象仪修复作业后的投影会。而苦苦等待的特别投影却因为奇迹般支撑了30年的备用电力系统终于崩溃戛然而止,即使这样,即使从未亲眼目睹过,仅凭着梦美充满感情的声音讲解和想象,出生在毁灭发生后的年代的废墟猎人心中对星空的憧憬和梦想还是被唤醒了——正是这份憧憬和梦想,支撑着人类得以从茹毛饮血直至进入宇宙,从摇篮中稍稍探出了脑袋张望。

         废墟猎人带着梦美离开不会再恢复电力也不会再有访客的星象馆。
         在与招潮蟹的战斗失败后,秉着“机器人三定律”保护着身为人类的废墟猎人的梦美被毁坏,虽然她的“心”——记忆芯片保存完好,但是在这个毁灭了的世界里,已经没有地方能打造出让她再次醒来的机体了,也没有人能够修好它了。而废墟猎人很有可能也会被增援而来的自动兵器抹杀吧。(实际上番外的“星の人”中补完了废墟猎人之后的人生的故事)
         坏掉的并非是梦美,而是这个世界。

         在这个永远下着雨的,乌云密布的星球上,哪儿才能看到星星呢?最后萦绕在废墟猎人的脑海中的疑问也是对人类的疑问。
 
         如果再给废墟猎人一次机会,带着梦美到外面的世界里四处行走,梦美的投影和讲解能够唤醒活下来的人们心中对星空的梦想,让人们再一次携起手来,为着共同的,永无止境的探索的梦想而一起努力并最终重新回到宇宙中吗?
         如果再给人类一次机会,修正犯下的错误,人类有可能爬出自己的小小摇篮,去向星海中更深,更远的地方,真正的振翅宇宙吗?
  
  
Part B.
“请不要把天国分成两个。不要把机器人和人类的天国分开”
         《雨天的爱丽丝》中 的”机器人的天国和人类的天国相邻吗?“似乎是向这句致敬。 
         星之梦有个很重要的部分也是星野梦美对于机器人三定律的遵守,最后关键时刻以保护人类为最高原则而违背了废墟猎人给出的呆在原地的命令。梦美和招潮蟹的”对话“不禁让人感叹招潮蟹也不过是按照人类的意愿行事的机器而已。说到底机器到底为善良的愿望还是邪恶的欲望而使用还是取决于人类自己。

         星野梦美的特别投影解说是讲述人类的祖先第一次仰望星空开始,向往着星空的人类最终到达宇宙的历程的故事。记得拉拉所著的《绿野》的科幻小说集中,也有某篇有类似的描述——即如果将人类的历史看成一天的话,人类从诞生到第一个抬头凝望星空的人出现,花了23个半小时,那么从凝望星空到进入宇宙,真的就只是30分钟左右的事情。(当然原文可能不是这样表述的,但是意思大致如此)。虽然中间也有过无数次的失败,甚至有很多人为此献出了生命。

      

Picture
然后是印刻在月面上的足迹。
        对比故事的结局之下梦美在特别投影中的解说就显得格外地让人伤感。
        “互相纷争的时代结束了,是时候携起手来,以宇宙为目标出发了...”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粮食问题,水源问题,海平面上升,异常气候,大气污染,还有宇宙领土问题。现在世界上还存在各种各样的纷争和冲突。不过我相信,人类一定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终有一天,在星空的世界中振翅翱翔的。”
Picture
           然而,人类却没有回应这份来自忠心的机器人期待,让她失望了。
Picture
“即使有一天,星间的世界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成为了触手可及的生活的一部分,也请大家不要把此刻看到的星空忘记。”


         梦美希望地球这颗人类的母星,也一直是人类的故乡。只希望人类有资格在星图上指着地球的位置说这是人类的母星的日子能早日到来吧。这种时刻就想感叹生不逢时,人生短暂,出生在人类的童年期,无法见证人类文明更为辉煌的时光。...
         顺便一说BGM Gentle Jena真是绝赞。想起自己以前曾经拿这首来当百度空间BGM好久(

          

         这部短小的作品给我带来的是深深的感动和无尽的思考,即使是第二次,或者说是第三次回顾作品仍是如此。(事实上利用书签系统回顾“振翅宇宙的人类的梦想”一章实在是很方便,这个系统很适合本作)
  Part.C
        说起来,梦美在剧情中曾经提到,曾经有很多人在星象仪放映中睡着过,而且”能在星空下睡着,是人类最幸福的事之一“,去查了查,作为本作中天文馆原型之一的明石市立天文科学館还真有旨在让人一边看放映一边睡着的EVENT:熟睡プラ寝たリウム。——而且还可以带枕头,成功入睡还会给你发”熟睡证明书“,没睡着的也会发“没睡着坚持全程证明书”(bgm38). 另外,作品中的星象投影仪,Jena桑的原型,就是本馆内原东德卡尔蔡司·耶拿制造的这个投影仪吧。嘛,虽然都是些wiki上都能查到的东西就是了。

         最近因为个人的原因考虑了很多东西,趁在交通工具上的时间在ANDROID ONS上重温了一下这部短小的作品,正好来填一填几年前就该留下的记录。这部作品还有雪景球,雪之人之类的番外作品,等闲下来了有空考虑补完一下,又是拖了几年的坑了。还想重新玩一遍ひまわり的PS2版本也来记录下感想之类的。毕竟以前草草推了的几条线都是同人无CV版。所谓的主题相关作(_(:з」∠)_。但是因为实在很忙,ひまわり可能要拖到很久了。
Comments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RSS Feed

    Author : Phaer.C

    总之人都是很难用几句话概括的吧?
    人如其字,人如其文。想了解一个人,看其笔下的文字就好。很高兴在这里遇到或者认识你w。

    Phaya 的个人主页

    Special Link:
    「ありがとう、シャナ」

    文章存档

    May 2017
    September 2014
    August 2014
    July 2014
    May 2014
    April 2014
    March 2014
    February 2014
    January 2014
    December 2013
    November 2013
    October 2013
    September 2013
    August 2013
    July 2013
    June 2013
    May 2013
    April 2013
    March 2013
    February 2013
    January 2013
    December 2012
    November 2012
    April 2012
    February 2012
    January 2012
    November 2011
    October 2011
    April 2011
    January 2011
    December 2010
    October 2010
    August 2010
    July 2010
    June 2010
    May 2010
    April 2010
    March 2010
    February 2010
    January 2010
    November 2009
    October 2009
    August 2009
    July 2009
    May 2009
    April 2009
    March 2009
    February 2009
    January 2009
    December 2008
    November 2008
    October 2008
    September 2008
    August 2008
    June 2008
    January 2008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All contents in this pag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