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CA Aria
  • About
  • Blogs
    • Reflections
    • Otaku
    • Worldline
  • Works
    • Writing
    • Artroom
  • Updates
    • Updates+
  • Linkage
    • Guestbook
    • Blogroll

19岁的拼图——小评「19 – ナインティーン」(《19岁》)

11/14/2013

Comments

 
Picture
這是在輕小說界小有名氣的5位作家——綾崎隼,紅玉伊月,柴村仁,橋本紡,入間人間
合寫的一部作品。每人各寫一個短篇小故事。總體來說每篇都不完美,但是都還是值得讀一讀的。
作品的總標題19歲其實是針對日本20歲成年這個角度來立意的。總體上覺得作品的主題可以含糊的概括為:“一些不想成為大人卻終將成為大人,在這種心態中慢慢成長,度過著日常,日子也慢慢發生變化的年輕人的心理,和他們的故事”
當然每篇主題立意各有不同,但感覺總體上可能是篇幅限制,或者是表現欲不足,導致每篇作品都讓人覺得有點缺憾。這本小說集總體上來說我願意打8分(10分滿分),因為這是一種很好的形式,也是一種新的創作可能性——包括題材和合作形式——你一定對單純的初中生,高中生(尤其是高一高二居多,因為需要有學長,學姐這種角色)題材稍感厭惡了吧。
這本小說集將各種各樣不同的19歲的人物的故事和思想(其實就是作者想表達的)拼在了一起,成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拼圖,像萬花筒一般,讓讀者能縱覽形形色色的19歲年輕人的生態。這點也是一個加分之處。
但是本小說集拆開各篇文章來看可能沒有一篇能打高分,下面將就各篇稍微說說,奉上個人主觀評分。

曾經的19歲 by 入間人間

這是一個輪回/循環的故事。抱著“和女友做H的事情,讓下面和自己一起成年”的想法的男主角,在聖誕節×自己的生日這天因為某種原因陷入了無限的時間循環中。總體來說故事的中心就是男主人公在一次次輪回中,終於從單方面的希望脫離童真,並不真的顧及女朋友的感受的心態中走出來;在無數次循環和尋找脫離的方法中積累經驗得到成長,並且終於懂得了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情,並不可以只顧著自己的迷戀和享受的道理。即使是色色的事情,也是兩個人情投意合時做才是比較好吧?
這大概是一個男主學會體貼,學會去愛——理解戀愛的含義的故事。

固然入間人間文筆優秀,風格具有表現力,然而僅僅一個輪回或者循環的點子並不足以讓一個比較沒有新意的思想/故事升華,何況這是一種沒有由來,生硬得甚至有點莫名其妙的輪回。小聲說下表示甚至沒看懂結束循環的條件,為什麼那樣就結束了,和之前有什麼區別?不過對個人來說這倒不怎麼重要
當然,雖然這麼說,因為入間人間的文筆和表現力還是相當不錯,再加上本來就喜歡入間人間,所以我還是挺喜歡這篇文章的。

如果你有個妹子,請好好的愛她。對於你的每個瞬間都想要(按照自己的審美哲學)拍照留念的女朋友,你是不是也想擁有呢?

         “接下來要變成大人的你,喀嚓。”

7分(10分滿分),如果輪回的設定還有情節方面再處理的號點可以打8分。

XXX的故事 by 柴村仁

這個故事是個有一定深度,但是行文和完成度上讓人覺得有點糟糕的故事。從作者開頭引述聖經就能看出來作者是試圖表達比較有深度的主題的。
個人從文中獲得的觀念大概是——當然其實這個柴村仁在文的開頭已經用兩段說出來了:
1.世間充斥著人各種“做作”的思念,而這種思念很虛偽很吵鬧很骯臟,就如同XXX眼中“人不如狗”一般。
2.女人看上去就算表現得再人畜無害,也不要把她當頭腦不好的傻瓜,她們其實富於心機。但是把其看為勾心鬥角的惡毒存在也是不公正的(不大確定柴村仁是否有最後的一層意思)
——總的來說:或許人光鮮皮囊下的本質是虛偽的,貧瘠的,乃至盲目的;而一些發自內心的天性的美卻往往被壓抑被視為異端或者被人認為是無價值的東西。

關於作品寫作技巧方面:
首先,想說用XXX, AAA, BBB,CCC這樣的名字真的沒有必要,不如就用普通的人名代替會讓人看得舒服很多。當然,能猜測作者大概是想暗示一種普適性和廣泛性,即:XXX,AAA,BBB,CCC等人的故事其實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上。X和abc在命名上的明顯不同可能是暗示XXX象征著女性在世俗觀點/歷史觀點裏的原罪。可是這會破壞閱讀體驗。
其次,在短短的篇幅裏故事視角切換太多,而且感覺有點散亂,或許老老實實地用單一視角或者雙視角去寫,或者每個視角不要都用第一人稱或許會好很多。
第三,這個主題和19歲關系似乎不大。我不知道。或許19歲的人既有所謂孩子的純真,又有成人的“骯臟”,處在一種曖昧的臨界狀態吧。但是我覺得這篇文章和全書的關聯有點牽強,固然,雖然是命題作文也不用摳的這麼死板就是了。

5分。如果行文等問題能舒服點可以打7分,說白了就是故事點子和立意考慮的不錯,但是可能是倉促或者什麼原因所致完成度感覺很低。

向日葵狂想曲 by 綾崎隼

實在想不出本文有什麼符合“狂想”的,除了小鎮上用來做噱頭的倒立的向日葵(和一般向日葵追尋太陽相反,永遠背向太陽)。當然,要是把狂想解釋成這個故事本身就是家裏蹲死宅大學生的幻想那我也就服氣了。說實話的這個故事甚至和向日葵也扯不上什麼關系。只是用來比喻了一下“低著頭綻放如同自己的人生一般”。不過總覺得生硬的設定出一種背著太陽綻放的向日葵去附會這種意向本來就很牽強了。

說回來,這個故事情節實際上極為肥皂——庸俗的小鎮當地家族企業大小姐的政治婚姻抗婚記,而男主是在電車上偶遇暴力傲嬌女主而卷入其中的。
完全是茶番小劇場。最後問題的解決也不是靠自己——男主固然在持著日本刀要砍自己的人面前打腫臉撐胖子帥氣了一把,可顯然根本不是問題的解決關鍵,真要砍過來時還不是只有跑或者被砍死(也許唯一的有效FLAG或許在於和婚約男方的代表(還是冒充的)搞好了關系吧);而女主呢,即不肯接受家族安排的政治聯姻,想要自由戀愛,卻又沒有和父親、家族以及家族提供給她的一切優厚條件決裂的覺悟。

這樣的狀況得以解決靠的實際上是一種類似於寬厚的施舍的東西:女主的婚約對象——有對小鎮當地進行投資意向的大企業家的公子——其實本身並不太中意/在意這段婚約,他自身也希望自由戀愛;而且由於小鎮自身的景觀和溫泉等極具價值,事實上即使沒有婚約對方對小鎮的投資和合作意向也不會受到影響,小鎮也能夠得到對方的支援而得到拯救和發展。

由於故事性非常一般,狗血到基本看到開頭就猜到結局;又沒看出人物表現出什麼特別出眾的精神屬性;唯獨女主的暴力強氣傲嬌屬性也許是個加分點,所以——也許這篇作品擴展一下可以拍成一個基本合格的動畫或許還不錯,可作為小說真的難稱優秀甚至及格。
所以說,綾崎隼是想表達什麼呢?改變的契機嗎?的確男主和女主相遇之後確實發生了一些改變,可這和19歲又有什麼關系呢。好吧,善意的理解——也許在成年之時,在青春期的最後,我們也應該走出停滯,找到自己應該行走的道路吧,在某種契機之下。可我們總不能都去等待那種契機吧,太不具有指導性了。

        “平靜而滿溢熱氣的風撫過。
        低著頭綻放,宛如我的人生一般的向日葵在一旁微笑。
       再稍微嘗試一下像樣的生活吧。我生出了這種想法。自出生以來,第一次不再自我嫌惡。”


這固然美妙,可不是人人都能辦得到,都能等得到的。

4分。或許是我太挑剔了?而且不管怎麼改造,以這個故事的情節和立意,從小說的角度來講都很難達到及格吧。

鉛筆色的黑發 by 紅玉伊月

這可以說是我在全書中最喜歡的一篇。
成績不大好的普通女孩子,在復讀考大學的一年裏開始對學習感到怠惰,用拙劣的畫工開始畫漫畫的故事。

具體的故事情節就不劇透了(事到如今還有意義嘛)。雖然是很平淡的情節但是筆觸非常細膩,而且其中的一些對於任何從事創作(寫作,繪畫……)的人來說非常的有共鳴感,這或許也是出於作者自身的經歷吧。

看到自己上榜後女主人公對母親說“對不起”,母親說“為什麼要道歉”的那一幕莫名地讓我覺得很觸動。

這篇想推薦給那些在不如意的日子裏掙紮的人讀讀看。作品的格調是軟軟的灰色,最後在灰藍色的舒緩色中結束。

人類或許是渺小的,就是“能不能考上”這種從更高的角度來說或許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就能讓人覺得無比的痛苦。而考上了個二流大學,就好像一切都過去了一般,殊不知人生永遠都充滿痛苦。退一萬步,即使考上了個二流大學,那又能如何呢?是否“只要努力就能做到”呢,這又是個需要因人而異,因時因地制宜的問題,固不多說了。
或許正如文中神主所說“事物終將成為應該成為的模樣。”
不過,那又如何?既然心頭的痛苦暫時告一段落,既然是想畫漫畫的心情,就讓輕輕握起鉛筆,輕松地畫漫畫吧,享受此刻。

       “3月8日 巫女漫畫《19歲》 章節更新 完結”

——至少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她的心情一定是愉快和幸福的吧。事實上我覺得文中虛構的漫畫其實或許會是部還算不錯的作品,如果畫工好的話XD。

8分。 本來7分,多出一份給在逆境中找寄托,還有那種自己作品得到響應的細微感動,這些共鳴的心情。

致19歲的我們 by 橋本紡

這篇故事首先應該從行文上予以肯定,因為各個視角共同編織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每一個視角都會展現出新的東西,不會因為重復敘述等問題讓人覺得無聊等,這體現出了很好的寫作技巧。雖然作者筆下的32歲大叔和深沈一點的高中生似乎沒什麼區別,但是仔細一想其實也並沒有太違和。而且大叔從19歲那年就已經陷入了某種停滯狀態吧。
至於立意方面—--
文章似乎講了現實世界的沈重: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頭腦那麼好的,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努力就能做到;而就算你頭腦很好你真的很優秀,也並不一定能夠按照自己期望的那樣生活。
究竟又有幾個人能夠如自己期望的那樣的生活呢?

總體來說,這篇和紅玉伊月的那一篇都顯得過於現實主義,讓人覺得有點氣量和格調比較小,有點沈重。

在生活面前,19歲的未成年人還是太過天真了。然而,就算你成年了,就算你再多活一個19年,即使你不再天真,在這些方面也許也不會比現在有多少長進。
人生中有太多無可奈何的事情,也許努力一下或許能掙脫小的束縛,而更大的某種框架,卻不是努力就一定能沖破的,需要某種契機或者偶然,或者是常說的“貴人”吧。而一旦真有這種事發生,這種沖破往往改變的不僅僅是個人,而且同時是整個社會和世界的面貌。
不得不分手的戀人,不得不接受的現實,不得不背負的負擔——把自己置於這種世俗的框架中,默默接受和順從固然十分平庸十分卑微,然而絕大多數人,是沒有能力氣量涼沖破這種框架的,即使是通常意義上我們說的“頭腦很好的”乃至“很優秀的人”。由紀的叔叔不過是一個比較失敗的樣本,被作者拿出來悲嘆一下罷了。

然而即使如此,我們也可以選擇珍惜現在,活在19歲的當下,活在有限的時間裏。
此刻的暫時自由和無拘無束的感覺是真實的,此刻的短暫戀愛也是真實的。
這是渺小的人類對現實的妥協,也算是作品提供的一種有限度的積極選擇吧。

7分。

Comments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RSS Feed

    Author : Phaer.C

    总之人都是很难用几句话概括的吧?
    人如其字,人如其文。想了解一个人,看其笔下的文字就好。很高兴在这里遇到或者认识你w。

    Phaya 的个人主页

    Special Link:
    「ありがとう、シャナ」

    文章存档

    May 2017
    September 2014
    August 2014
    July 2014
    May 2014
    April 2014
    March 2014
    February 2014
    January 2014
    December 2013
    November 2013
    October 2013
    September 2013
    August 2013
    July 2013
    June 2013
    May 2013
    April 2013
    March 2013
    February 2013
    January 2013
    December 2012
    November 2012
    April 2012
    February 2012
    January 2012
    November 2011
    October 2011
    April 2011
    January 2011
    December 2010
    October 2010
    August 2010
    July 2010
    June 2010
    May 2010
    April 2010
    March 2010
    February 2010
    January 2010
    November 2009
    October 2009
    August 2009
    July 2009
    May 2009
    April 2009
    March 2009
    February 2009
    January 2009
    December 2008
    November 2008
    October 2008
    September 2008
    August 2008
    June 2008
    January 2008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All contents in this pag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