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CA Aria
  • About
  • Blogs
    • Reflections
    • Otaku
    • Worldline
  • Works
    • Writing
    • Artroom
  • Updates
    • Updates+
  • Linkage
    • Guestbook
    • Blogroll

7.14-7.19

7/19/2010

Comments

 
       汉口的街巷,我最喜欢的一个要数中山大道辐射的周围区域,尤其是黎黄陂路;另一个就是解放公园路。一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和国民革命的老武汉,另一个则是武汉园林绿化的典范。典范到了什么程度?天热时解放公园路上甚至比隔壁的解放公园里还要凉快。

       黎黄陂路口,也就是宋庆龄故居旁树了牌子:“黎黄陂路街头博物馆”。是指沿黎黄陂路,从宋庆龄故居的沿江大道路口到中山大道路口的旧俄租界的一些老建筑。真的很有感觉,也能提醒人历史的足印。和江汉路以及江边林立的银行旧址时时刻刻提醒着列强对旧中国的资本注入,控制和经济剥削不同;这一条街更多的是留给人纯粹的历史厚重感。

      其实黎黄陂路的名字的由来也是有故事的,因为民国时期的大总统黎元洪,是武汉黄陂人而得名的。如果有人要来武汉,很推荐去看一看。

      为什么突然提起说这个呢?也是因为之前陪CHARLIE走马观花般地逛了这么一周遭有感吧。

      17号送CHARLIE走去了武汉站。感觉武广高铁的发车模式还真的蛮像公汽的说。
     15,16号都在陪他在武汉市长征。古琴台,龟山,黄鹤楼,起义门,红楼的辛亥革命纪念馆,都走马观花一般的看了,多数属于到此一游的类型,期间多半是靠双脚在走。

       而第二天逛的就是汉口,因为时间有限,逛的就是江边从我的高中二中到江汉关这附近的一点点地方。

       从黄浦路走路到永清街穿解放公园,出去到解放公园路;后搭轻轨到江汉路,把江汉路附近的租界区走了一圈走到江边,然后沿着沿江大道从武汉关走到武汉市政府,然后沿洞庭街走到黎黄陂路,再出到江边沿江滩走到二桥下面的的出口,走上二桥走到长江中间,呆了一会,然后折回到黄浦路搭车回家。

     全靠脚走。昨天在GOOGLE地图上一查我们那天一共跋涉了13.3公里。。。。charlie表示武汉比广州大很多,我表示从一头到另一头很痛苦,除非你有车,现在三环修好以后还稍微好点。

    这是从轻轨上下来之后的行走路线(只可能有算漏的不可能算多)

Picture
加上坐轻轨之前横穿解放公园那2.72公里,嘛。。。。

看来要注意不能老是压马路。不过我还是觉得这样才是最真实的旅游,接触了一个城市。好吧本来CHARLIE也米有说是来旅游的我自重。总之压马路需要自重。


--------------------------------------------------------------------------------------------

       然后就是18号

       18号和SHIZUKA她们的日语学校的搞得歌谣祭帮忙,兢兢业业当了一下午的lensman. 女仆装,各种表演,可惜表示气场融入不能,毕竟是和他们那边不大熟吗。很不好意思把SHIZUKA从那边饭局里拉走。

       晚上和SHIZUKA吃饭后去了钱柜。中途她的两个朋友和龙一桑也来了。毕竟都是以前一起给NANA27话玩过配音的,说话声音一听我就都认出来了啊哈哈。发现嗓子已经越来越废了,不过还是蛮HIGH的。然后果然现在唱唱后街唱唱西城,唱唱梁静茹唱唱FIND THE WAY 才是最适合我的。

      这天也被感染喜欢上了游助的那首ひまわり。

      晚上照例晃到友谊路之后,搭车到新马路,让的士送回家死都不带。的士本来就是人有难处不方便的时候才要坐的。不带没有一点服务大众的精神,还只认钱。结果半夜将近12点了,问了5辆TAXI到钱眼里不带人,说什么回来时要放空车。祝你们都在钱眼里约死,主动加价你都不带。

       我只好自己在半夜十二点走了一个多小时夜路走回家。说实话还是有一点点担忧。毕竟中间一段要通过两座桥,相当于是荒芜地。而且有些大车司机都趁晚上偷偷开过一些白天不让走的路,开车开得很凶。走在府河桥上,夜月星空,一片静谧,桥下府河的流水声汹涌,将在不远处汇入长江,这是白天都听不见的。快一点钟,终于走到了家。虽说是打的十多块钱的路,走起来还是要很久的。不过也算是收获了一份难得的体验。

那天的一些照片。当然,咱是管DV的,SHIZUKA要我拍照时我也拒绝了,是不可能出现在里面的。


---------------------------------------------------------------------------------------

第二天跟老爸老妈上街购物溜达。买了几件衣服,去了下超市。要提的就是回来的路上有一些不常见的经历。

刚刚坐进TAXI,车外立刻下起豆大的雨,而此时四处还可以看到阳光。正所谓的太阳暴雨。
然后车开着开着开过了府河,那块积雨云被我们甩在身后,往河面一看,一道清晰无比的硕大彩虹横跨在河两端。后悔没带相机。到了家,那朵下雨的积雨云追了过来,又是一场奇妙的太阳雨。蓝天,白云,阳光,暴雨。印象中最亲切的夏天。

说实话,阳光里的暴雨是要一定条件的。一个就是空气质量要好,积雨云不能太大覆盖了整个天空,还有一个是最好在黄昏(早晨因为温度的原因不容易看到),这样阳光不在正头顶不会被挡住,是斜射过来可以被看到的。

真遗憾没有带上相机。不过要能记录下原味的美感估计得用个入门级单反吧。。。我现在的CANON肯定是无力的吧。。

Comments

7.12 七曜日?

7/12/2010

Comments

 

Comments

太多敬畏,太少勇气

7/8/2010

Comments

 
队员身体和心理状态都不好,尤其是小猪。
穆勒不在显示出他的不可或缺。上特洛霍夫斯基不如给马林机会。
示弱般的战术安排都值得商榷。今天的德国太过敬畏和忌惮对手,给了对手过多的尊敬。
勇气在哪里?
快速反击完全打不出来,一个是穆勒的缺席使右翼长途奔袭的能力大打折扣;一个是小猪不知是心理上对西班牙球员的技术有本能的忌惮还是身体状态不适,比赛中完全不在状态,传球失误频出,还经常被抢脚下球;再一个就是全队有快速出球和快速带球推进的机会时过于忌惮对手的反抢和拦截能力,磨磨蹭蹭畏畏缩缩就没了机会。
全场最好的机会,克罗斯的内脚背推射却绵软无力,无角度无速度。
角球防守失误看似偶然,其中却孕育必然。

德国0-1西班牙。陶伟指导很少有地看走了眼;虽然足球是圆的,不可预测的正是其魅力之一所在。一两次机会的此消彼长就能决定比赛的走势和结果。

我“恨”罗纳尔多,格罗索,皮耶罗,托雷斯,普约尔;十万分的恨。
2002-2010年 欧洲杯世界杯
两亚,两次四强却从无缘登顶。

好吧,就当我是德国厨。
我可以再等四年。我不相信眼泪。我拒绝眼泪。无论如何,我支持你们。

首先,祝贺西班牙;其次,罗本、范博梅尔们;请替你们的拜仁队友“复仇”。既然巴萨的队友替梅西“复仇”成功了。

Comments

老爸,别为阿根廷哭泣;德国,又一个夏天的童话

7/5/2010

Comments

 
       很不幸,最近两届世界杯,我的幸福,都建立在老爸的痛苦之上。理由很简单,我从小因为因缘契机就是最忠诚的德国球迷,而老爸,从他的大学时代,在马拉多纳挥洒青春的岁月里,内心就有一块属于蓝白,属于潘帕斯雄鹰的地方。
     
         昨天开场前我给老爸打了个电话,我说今年一定不会打点球,120分钟,甚至90分钟里,比赛一定会分出胜负。但是4-0对于阿根廷球迷来说,着实有些残酷。3-0时,给老爸发短信,他就说看不下去了。

         我还记得2006年那个难忘的夏天,那个凌晨,我和老爸一起坐在电视机前阿根廷对德国的1/4决赛。最后的后点球大战,坎比亚索罚丢点球的时候,我激动地跳了起来,却瞥见老爸的眼神分明如此忧伤。那时,马拉多纳还在看台上。

        世界杯,4年一轮回。而从06年的16进8淘汰墨西哥后,8进4被德国点杀,到如今淘汰16进8拿下墨西哥后再一次被德国用一种残酷的方式送回家。宿命是如此让人唏嘘。

       这个轮回,对于阿根廷的球迷来说实在太过痛苦。我不想太多的讨论技战术,不想讨论梅西,特维斯,阿圭罗,伊瓜因,米利托和帕勒莫的阿根廷为何如此无力。我也不想做狂妄的预言,更不想去无限度地诋毁马拉多纳,诋毁阿根廷,给热爱他们的球迷心口撒一把盐。我从不讨厌阿根廷,我甚至也崇拜风之子卡尼吉亚的传奇,崇拜最后一个抡圆了腿去大力抽射的前锋——战神巴蒂斯图塔。

         但我只想说,我为德国队的表现而骄傲,而狂喜,而幸福;作为一个德国队的球迷。

         我只想说,老爸,别为阿根廷哭泣。23岁的梅西,22岁的阿圭罗,22岁的伊瓜因,26岁的特维斯,还有机会被一个杰出的教练融合成潘帕斯雄鹰美丽的双翼。毕竟2014年,世界杯会在南美,会在巴西那时的他们,将会处在黄金时期。

       昨晚在礼堂,我感受到了在现场看球一般的气氛,一般的投入感;世界杯开赛以来,礼堂从来没有如此的盛况,如此的气氛。我和其他许许多多热爱或者只是欣赏德国的球迷,一起用掌声去对抗阿根廷球迷的掌声,为换下场的队员鼓掌,为德国每一次丢球而揪心,为每一次漂亮的转移和分球叫好,用最大音量的欢呼去庆祝每一个进球。第三,第四个进球时,我都跳出了座位。

       我几乎喊嘶哑了嗓子,拍坏了手掌。可昨晚,我是如此幸福。

       因为我注视着又一个夏天的童话的诞生。并且希望它开花,结果。

       2006年对意大利的那场半决赛,是心中永远的痛。加时赛快要结束时,灵魂附体的格罗索射进的那个不可思议的球,以及皮耶罗随后打进的,犹如伤口撒盐般的第二个进球,摧毁了青春的德国队的本土夺冠梦。
       那时,我几乎要哭了。

        而在后来看到《德国,一个夏天的童话》的记录电影里,那场比赛后全队在更衣室里涨红了眼眶,谁也说不出话,呆呆坐着将近10分钟的时候;看着柏林大街上,明明哭着却强打笑脸,给去斯图加特与葡萄牙踢3,4名决赛的球队送行的可爱的德国球迷时;看着在斯图加特那场完美的告别的终场哨响起仍然冲入场地,与球迷一起噙着泪水仰望绽放在天空的焰火时;以及最后全队在勃兰登堡门前欢庆答谢球迷时;我是真的哭了

       为一场夏日的童话而哭;为一份伤感,喜悦和憧憬勾对出的温暖而哭。

      那一刻,一切划过脑海。
      在法兰西世界杯上,德国0-3输给克罗地亚无缘四强时,还是孩子的我的懵懂不解,那时我刚刚喜欢上德国,虽然或许那时,连喜欢的真正含义也不知道,可我就是被什么东西吸引住了。
      在韩日世界杯决赛,13岁的我不愿面对输球的事实,离开了电视,因为我不忍心看到因停赛无法上场的巴拉克的表情,因为神一般的卡恩也无法阻止如日中天的罗纳尔多。
      96年的凭借意志神奇夺冠,00年,04年欧洲杯的耻辱性失败也难以忘怀,08年的种种也仿佛仍然历历在目。

       哈斯勒,巴斯勒,扬克尔,埃芬博格,杰里梅斯,斯奈德,代斯勒,卡恩…………过去十年,随着球队低谷期沉浮的张张面孔都一一划过。我是老了吗?据说老了就容易变得容易伤感和怀念。

      仍记得《德国,一个夏天的童话》中的一个可口可乐广告“原则上,我们只是将大力神杯交给别人保管四年”。那么,去取回来吧。

      去抚平08年欧洲杯决赛的遗憾吧!如果说上一次是技不如人心服口服,那么这一次再次面对西班牙人,完成蜕变的你们,请挺起胸膛战斗!Wir haben ein Traum!
       你们自己选择了最艰难的夺冠道路,英格兰,阿根廷,西班牙,以及决赛中极有可能碰到的荷兰。如果决赛成了1974年决赛过后36年德国与荷兰的再次聚首,那么这有可能将成为史诗般的战斗,无论结果如何,都会被人们讲述很多年,回味很多年。

       就算这次不能夺冠,未来5-10年,属于德国足球的前景也是一片光明。去年德国三级青年队在欧青赛全面制霸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二下赛季意甲扣除最早一个赛季的欧战积分后,德甲在未来1-2年内超越意甲成为第三联赛已成事实。而德甲的健康经营理念,将在2012年欧足联引入财政准入制度后变成更加明显的优势。当然,这都是闲话。       

      这是德国连续第三次闯入世界杯四强了,其实这对德国并不稀奇。就如同德国在1982,1986连续两次败走世界杯决赛后,终于在1990年战胜了86年击败自己的阿根廷,在罗马举起了大力神杯。这一次,也许是收获的时候了。随后的94年,98年德国连续两次分别被黑马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爆冷,战绩不佳,但也都进入了八强。此后德国足球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终于以06年克林斯曼的上任为契机,开始了新的篇章。

     就算德国不能最终捧杯,这已经是又一个夏日的童话。因为4-1英格兰,4-0阿根廷的记忆,以及少一人对阵塞尔维亚仍然选择围攻对方,还有4-0开门红的惊艳——这些会像06年的点点滴滴一样,永远留在热爱你们的人心中。我们会哭着,笑着,和你们一起,度过这个夏天。

      虽然在南非,这个时节是寒冷的冬天。但我们的血液,是火热的盛夏。是收获的时候了。

      Deutschland,ein Sommermrchen!

Comments

    Author: P.Cura

    世界線的觀測者。一切都是命運石之門的選擇。即使是再不堪的日子,日后回顧應該也是無比的懷念吧。

    存档

    August 2018
    June 2014
    May 2014
    March 2014
    February 2014
    December 2013
    November 2013
    October 2013
    September 2013
    August 2013
    June 2013
    May 2013
    April 2013
    March 2013
    February 2013
    January 2013
    December 2012
    November 2012
    October 2012
    September 2012
    July 2011
    November 2010
    September 2010
    August 2010
    July 2010
    June 2010
    May 2010
    April 2010
    March 2010
    February 2010
    January 2010
    December 2009
    November 2009
    October 2009
    September 2009
    August 2009
    July 2009
    June 2009
    May 2009
    April 2009
    March 2009
    February 2009
    January 2009
    December 2008
    November 2008
    October 2008
    September 2008
    August 2008
    July 2008
    June 2008
    April 2008
    December 2007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All contents in this pag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